Skip to content

Vol. 003:看见、看懂、做到

cover

我们常以为,理解世界靠的是聪明,但其实,更靠的是看见的方式。

记录,也是在寻找一种看见的方式,为了在复杂世界中,看清自己的方向。

持续不断记录,意义自然浮现。

TIP

🎯人物:每个人都会迷茫。我们记录那些曾启发我们的碎片与人物,以及他们履历中重要的年岁,让我们不再焦虑与迷茫。

#人物:数据侦探 John Tukey


编辑:John Tukey 是我年轻时最想成为的那种人,一个能看清世界真相的“数据侦探”。

John Tukey

John Tukey

简介

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统计学家之一

他也是发明和首次使用 “比特”(bit)、“软件”(software)、“数据科学”(Data Science)

  • 1915 年: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。

  • 1939 年:获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,正式转向数学与统计研究。

  • 1945 年:加入贝尔实验室,参与 NIKE 导弹项目,对他的数据分析方法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  • 1950 年:与 Elizabeth Louise Rapp 结婚,以后的人生一直是 John 生活中的驱动力。

  • 1960 年:参与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、环境污染工作组,首次将统计介入环境政策。

  • 1970 年:系统提出探索性数据分析(EDA),强调“先看数据、后下结论”。

  • 1977 年:发明箱形图。

  • 2000 年: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。

看清数据世界真像的侦探

老板问你:

  • 你运营某外卖平台,老板问你:“我们最近要做促销,你帮我看看——哪个时间段的用户更容易多下单?

  • 你负责一个图像识别算法,上线前老板问你:“这个模型会不会偶尔出特别离谱的结果?”

  • 你是某连锁健身房的运营,老板问你:“会员最近是不是又开始不续费了?到底是哪类用户更容易流失?”

Tukey 提醒你,别急着建模型,先画图看看数据的全貌:画散点图找模式,画箱形图找异常,画趋势图看变化。

这叫探索性数据分析(EDA),先听数据怎么说,再去做决策。

EDA

你想知道:

  • 你管理一个客服团队,想知道各客服的响应时间分布,发现谁经常拖延或谁特别快。

  • 你运营一款 App,想对比不同城市用户的年龄分布,看某城市是否用户更年轻。

  • 你是产品经理,想了解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使用时长分布,发现哪个渠道带来的用户留存表现更好。

Tukey 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工具:箱形图(Box Plot)

帮你快速看出:中位数在哪里,大部分数据分布在什么范围,哪些点是“异常值”。

让你少猜、多看,少假设、多发现。

你是产品经理,想了解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使用时长分布,发现哪个渠道带来的用户留存表现更好。 Box Plot Social 渠道的用户使用时长整体更高且更集中,说明留存最好。

图中包含四个渠道:Organic(自然)、Referral(推荐)、Social(社交)、Paid(付费)。

  1. 中位数(Median):箱子中间的黑线,代表一半用户高于它,一半低于它。

  2. 上下四分位(Q1 和 Q3):箱体的上下边界,表示中间 50%的用户分布范围。

  3. 胡须(Whiskers):箱子上下延伸的线,代表较低和较高的非异常值范围。

  4. 异常值(Outliers):超出胡须范围的小圆点,表示极端用户行为。

结论:

  • Social 渠道的用户使用时长整体更高且更集中,说明留存表现最好。

  • Paid 渠道的中位数和整体分布都比较低,留存表现最差。

  • Referral 渠道有一些高时长的异常用户,但整体分布比 Organic 略好。 </aside>

Tukey 的统计哲学:别急着用复杂模型,先用简单工具,看清现象。

EDA箱形图,他用工具打破感知的边界,让“看不见”变成“看得见”。

类似的人类发明创造了不少这样的工具

tools

人类每一次“看不见 → 看得见”的突破,都是在打破肉眼、直觉、习惯的局限。

工具的意义,从来不是炫技,而是帮助我们看清真相,做出更好决策

参考

TIP

🎯新知:每个人都会成长。我们分享新学到的知识与实践,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#新知:Outlook > Knowledge > IQ


编辑:推荐作为大学生的第一课!

Knowledge > IQ

IQ 是什么?就是你大脑的算力,想问题有多快、多深,但光聪明没用。

达芬奇的 IQ 极高, 500 年前就画出过飞机、潜艇,却造不出来。因为缺乏实现它们的知识和条件

福特 IQ 没那么高,但因为掌握了制造技术和流水线知识,真的造出了汽车,让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知识,让人把聪明变成现实。

So,Knowledge > IQ

Outlook > Knowledge

有人说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但你很快会发现——知识也有保质期。你以为对的,可能明天就错了。你以为重要的,可能根本没用。

真正让人突破的,是看问题的角度。是你有没有跳出旧框架、发现新机会的能力。

比知识更强大的是有人能够改变我们思想和观念格局的视野(Outlook)。

牛顿发明微积分,不只是给聪明人加分,而是给后来的普通人,提供了一整套超能力工具。

今天的普通大学生,用微积分能做出牛顿之前最聪明的人都做不到的计算和预测。

这就是视野的力量:它不是让天才更强,而是让普通人整体变强,超越那些天才。

它让一代人,比上一代的天才更强。

So,Outlook > Knowledge

所以 Alan Kay 说的好 A point of view worth more than 80 IQ points(一个新的视角,抵得上 80 点 IQ)。

参考:

TIP

🎯心力:本板块是周刊编辑阅读感悟到的打动人心反抗偏见的部分,会以第一视角叙述以便能更加沉浸代入中。

#心力:慢慢来,但别走回头路


编辑:本板块是周刊编辑阅读感悟到的打动人心反抗偏见的部分,会以第一视角叙述以便能更加沉浸代入中。

2025 年春节,我刷到大 S(徐熙媛)去世的消息。

她 48 岁。我不是她的粉丝,但她的真诚和直率让我印象深刻。

这个消息还是让我一震。

它提醒了我几件事。

我也在变老

我 30 岁,不再是孩子了。

成年人的现实,彻底展开了。没有预演,没有准备,也没有人会等你准备好。

而我发现,几乎所有人,都是这样走进来的。怨没用,能做的只有面对。

我唯一的人生

过去的路,走过就不会重来。

未来的每一步,都在等你负责。

管理自我是一项巨大的责任,别等运气别随波逐流,主动去过你想要的生活。

我们都会犯错

过去犯过,未来还会犯。但可以努力少犯,尽力做好眼前的事。

别一辈子在犯同样的错,停滞不前,比失败更可怕。

人生是用来成长的,不是用来停滞的。

重要的事少,但影响巨大

大多数事,回头看都无足轻重。但,正是那些少数关键的事,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。

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为在那些重要之事上准备不足、预料不到和低估其影响而后悔不已。

从现在开始,去思考什么才是“好”,去培养真正有价值的想法、关系和行动。

少数关键的事:

  • 你相信什么?:是“稳定第一”还是“成长更重要”?是“只求不变”还是“愿意冒险”?

  •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?:是信息流、短视频、无休止的刷屏?还是哪怕一点点,做你在乎的事?

  • 你积累了什么?:是碎片化的忙碌?还是一份作品、一段关系、一项技能?

你常说的“理由”,其实都是借口:

  • 不知道做什么?去找答案。

  • 不知道去哪找?搜索、请教朋友或前辈。

  • 没有好朋友?去认识。

  • 不会怎么办?去学。

  • 太难了?从小事开始。列出问题,选最痛的那个,拆解它,解决它,继续下一个。

  • 害怕?大家都怕,勇敢去做。

  • 太累了?好好休息、锻炼、吃饭、补水。

  • 不会锻炼、不会吃?去学。

  • 有坏习惯?找原因,改掉它。

  • 不够强?多练一点点。哪怕今天只多做一个俯卧撑,也是在进步。

  • 孤单?去帮助别人。领养一只狗,狗会无条件爱你。去做志愿者,和人连接。

  • 焦虑?冥想、运动。

  • 不相信自己能做到?写下来你觉得自己能和不能做的事,认真去审视背后的根源。

  • 太分心?砍掉不重要的。

  • 离不开娱乐和短暂的安慰?生活本来就有痛,想要更多就要学会承受痛苦,你比自己想象的能扛只要有目标。

长大,不是因为世界变了,而是你学会了面对。

慢一点没关系,但别原地不动。哪怕很小,但留下来,就是资本。

你今天能做的第一步,是关掉这篇文章,打开日历,给下周一个重要的安排。

参考

TIP

Q&A:一个问题,往往能引发一连串的思考。我们邀请 flomo 用户共同回答在记录与成长路上的困惑。愿你在别人的回答中,更清晰自己心中的答案。

#Question:到底该记录什么,又有什么是不该记录的呢?


人生的可能性就在于,主线与支线任务不是固定的,在合适的时候,也许支线任务会成为你的主线任务,还可能出现第三种隐藏任务。

你好 👋,我是云。下面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在记录笔记这件事情上不需要给出明确的边界,或者说从你决定做笔记开始,记录与否的界限就已经出现了,一定是某些事物的出现导致你有了记录笔记这个想法。

我想给出的不是边界,**而是追溯我记录的冲动,问自己想记录什么?**以游戏的主次线任务做个类比:

  • 主线任务:与事业、理想、目标强关联的事物,是除生存之外最重要,最渴望的东西。

  • 支线任务:与兴趣、爱好强关联的事物。

人生的可能性就在于,主线与支线任务不是固定的,在合适的时候,也许支线任务会成为你的主线任务。

除了上述的两个任务,你的人生还可能出现第三种隐藏任务:碎片式的,在当下看似毫无用处,在目前的规划中不具备价值的。

想起乔布斯曾出于兴趣学习了一门美术字的课程,学习有关如何使字体看起来更具有美感的知识。后来他创办了苹果,在他的电脑上就用到了这些知识。他将创办苹果之前的人生总结为:串连人生的点点滴滴。

我使用 flomo 的目的也在这里,串连起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。回顾过往的人生,我们难免会回想起那些与事业、理想,与兴趣、爱好相关的事物。可在这些之外,那些枯燥的、无趣的、重复的事物也影响了我们很多,只是我们会习惯地忽略,把这些经历归类到走向成功所必须的痛苦中去。

如果乔布斯没有学习美术字的课程,而是迫于生计,从事印刷类的工作。也许他也可以从大量重复的工作中,得到一种对于字体美感的感受。而这种与事业、理想无关,与兴趣、爱好无关,在人生某一阶段你不得不面对的事物中,就藏着你人生隐藏任务的关键碎片。

说白了,你人生所经历东西不会是没有意义的,只是你还没有看到它的价值。尝试换一种态度,换一种观念去看待它,接受它,你会的到一些新的东西,毕竟“人类就是通过改变问题和观念来改变世界的”。


封面图片:Military Machines ,Leonardo da Vinci 1485

本文由 flomo 周刊编辑部编撰

欢迎大家转发和 留言反馈,或默默点赞,让我们知道这期信号有被收到。

祝好,下期见。